病案:预防肺腺癌术后复发——病情描述
主诉:右侧肺腺癌术后1月余。
病史:患者2017年5月体检发现右上肺肿物,同年5月22日行胸部CT检查提示右肺下叶背段肿物,大小约75mm×43mm,边缘呈分叶状,侵犯邻近斜裂胸膜;右肺门淋巴结肿大,考虑转移。随后在外院行“右上肺叶楔形切除+右下肺楔形切除+胸膜黏连烙断术”,术后病理提示腺癌,行基因检测未见EGFR、ALK、ROS-1等突变。术后未行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
时症:患者神清,精神一般,气促,咳嗽咯痰,痰色淡黄质稠,无痰中带血,无潮热盗汗,口干无口苦,胃纳稍差,眠差,二便调,舌紫,苔白厚腻,脉弦滑。
肺癌
------------------
中医治疗方法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林丽珠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医教研工作38年,在治疗肺癌上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见解,被评为”2022年肺癌研究领域全国医院及专家学术影响力排名TOP100“,是全国中医药领域唯一入选专家。以下是林教授治疗上诉案例的方法:
西医诊断:右上肺低分化腺癌综合治疗后(pT3N1M0,Ⅲa期,EGFR、ALK、ROS-1野生型)。
中医诊断:肺癌病。
证属:肺气郁痹,痰瘀互结证。
治法:宣肺理气,化瘀除痰。
处方:
太子参、西洋参、薄树芝、化橘红、法半夏、浙贝母、苦杏仁、百部、芥子、肿节风、山慈菇等。共14剂,日一剂,水煎服。
另予复方红豆杉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及清金得生片(每次3片,每日3次)服用。
二诊:2017年7月10日
症见:患者气短、纳差较前明显好转,胸部疼痛,偶有咳嗽咳痰,无痰中带血,余未诉特殊不适,无口干口苦,胃纳一般,眠差,二便调,舌暗红,苔白腻,脉细。
方药:患者仍有咳嗽咳痰,予加强行气化痰、活血化瘀,上方去太子参,加炒枳壳、醋莪术、陈皮。共28剂,日一剂,水煎服。
三诊:2017年8月7日
症见:气促缓解,咯少许白色泡沫痰,无咳嗽,口干明显,胃纳差,眠可,二便正常,舌淡嫩,苔白,脉弦。
方药:患者气促及咳嗽已明显缓解,仅咯少许白色泡沫痰,提示实邪已减,逐渐显露虚象,去西洋参、薄树芝、化橘红、百部、法半夏,加党参及藤梨根、蛇莓以扶正散结,并加鸡内金、蒸陈皮、麦冬以健运脾胃、养阴生津。共28剂,日一剂,水煎服。
按语:林丽珠教授认为肺癌是一种因虚得病、因虚致实、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疾病,治疗上主张扶正与祛邪相结合的原则。早期患者以祛邪为主,辅以扶正;中晚期患者以扶正为主,辅以祛邪。临床上肺癌每以痰、虚、瘀、毒多见,随着正邪盛衰演变,各个证型之间常发生转变,应随着病情变化辨证施治。由于肺癌患者正气内虚,不耐攻伐,因此治疗上应注意顾护正气。扶正重在补益肺脾肾,调整气血阴阳平衡,祛邪重在化痰、祛瘀、解毒。本例患者确诊肺癌后行手术治疗,虽分期为ⅢA期,有较高的复发风险,但患者年事已高,体质虚弱,不能耐受术后化疗,故术后以中医药治疗为主。患者定期门诊随访,坚持中医药治疗,至2021年7月于我院复查时,胸部CT提示未见肿瘤复发,总生存期已达4年余。
——end——
林丽珠教授相关讲座推荐学习⬇️
👉林丽珠:肿瘤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膏方治疗
版权声明:本文案例内容来源于广东中医药;其他内容综合整理自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东莞零壹零中医馆、医道学术传承、肺癌专家陈德货主任等微信公众号,编辑/QH小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站号立即删除。
当前客服:小岐
QH岐黄网客服系统
发送内容不能为空
Comments(0)